校长要做有思想的“包工头” 以课程研发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现代科技让管理更灵动 “三管三不管”的严格而自由 校长要做有思想的“包工头”
灵动的教育智慧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2期 总第4348期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2期  下一期
以课程研发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1-29 10:32:09

    

     祝  禧: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文化语文倡导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在她的带领下,东洲小学以“让我们的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为教育理念,迈入了“新生活教育”新阶段。
     只有校本化了的课程才是真课程
     课程从本源的意义上讲,是要为儿童铺筑一条促使他们自我成长的“跑道”,就是要引领着、协同着、辅佐着儿童在这条跑道上漫步或迅跑。新课程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让课程走向儿童。我们的课程只有真正适应了儿童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促进师生的潜能自然激活和涌现;提供师生感受生命历程的冲突情境;成为师生赢得福祉和快乐的存在家园。所以说,课程建设应该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心。
     东洲小学致力于开发与建构将儿童、知识、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以文化为本位的学校理想课程。学校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研发的六大文化课程:文化语文、智慧数学、文化英语、生态艺术、快乐体育、综合实践,真正打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的界限,实现了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融合。学校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适合儿童的发展,不仅要追求课程的多元整合、丰富、开放,更要关注课程创生的价值,通过丰富的课程形态,培养出更多有积极的个人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的文化人而不是知识人。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所学校不管历史有多久,教师始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通过课程研发,要让老师成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科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成为学科情境智慧的创生者,成为学科知识体系的探索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反过来,教师的不断成长又促进了课程的深入研发,继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东洲小学已经建立起“文化教师”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价值认同、经验分享的文化型“大教师”共同体,所谓“大教师”即要具有“守望教育的大情怀、自主创新的大品格、宽阔深厚的大视野、课程研发的大智慧”。东洲小学的课程建设让教师充满了智慧,让教师实现了从默默无言的普通教育执行者向言说者、创造者的角色转变,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创造奇迹。
     智慧点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能有效满足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课程研发需要教师建构自己的教育主张,东洲小学创设的六大文化课程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深化了课程的现实意义。同时,课程研发还需要建立在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资源整合这三个支撑因素上。东洲小学将艺术、网络、文本、生活等多种资源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他们的课程研发赋予了课程新的内涵,形成了在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校本化的课堂形态的建构,体现了对课堂的一种本真追求。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研究所副主任  孙向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