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校园文化蕴育学校特色———专业化校长的追求 校长专业化之雏见 浅谈校长专业化成长 专业化校长:强沟通弱公关强管理弱领导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4期 总第4579期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4期  下一期
建构校园文化蕴育学校特色———专业化校长的追求
来源: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作者:梅于军 发布日期:2013-02-26 14:32:5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领导,首先应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李镇西曾为“做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而鼓呼。做富于思想的教育者,就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就意味着不迷信权威,就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专业化校长一定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和策略,是校长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
     一、营造学校的浓郁文化氛围
     随着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校之间的差距最终体现的是“学校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校如果还是停留在紧紧抓好学生各门学科的分数这个层面上,说到底是没有竞争力的。当今,有头脑有思想的管理人员也认识到这一点,学校的最后竞争不仅是成绩,更是在科学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业绩,拼的是文化。学校是不是有文化涵量,是评价一个学校是否有业绩的首要指标。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一个专业化校长,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变成学校全体成员的追求。管理者对学校内涵的考量、设计、执行、修订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前提。提炼学校固有的文化因素,融进量身订制的文化因子,设计成系列的学校文化活动,让每个师生知晓、融入,并且主动参与,通过活动变成每个成员自主实现、主动追求的目标。
     如我校的文化思路设计,利用学校本有的“夏桂芝烈士事迹”,学习传承他可贵的奉献精神,用于党的教育事业。从夏桂芝精神,看自身所做工作的不足与价值,提升个人价值观,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学习陶行知个人品质,与时俱进,亲身实践,以苦行者似的工作,树立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真正做到了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思想。当今的教育缺乏的就是具有这种思想与勇气的人。把这两种文化底蕴结合起来进行融合,演变成现在的学校文化追求。围绕这种追求,通过各式的文化活动,让师生知晓、明白,用自己的行动自觉追求、完善,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气息。
     二、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样式
     学校的文化最终体现在特色上,一个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有文化的学校,才是有生命力的育人场所。专业化校长在办学时,一定要思考怎么培养学校特色,并能长期的拥有这种特色。蕴育特色的前提是学校基础要扎实,学校的各种要素要优越,要在整体规范的基础上具备稳定性。特色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最终的育人目标服务。一个学校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的体现要符合学校固有的文化基础,不是半空飞石。
     譬如,我校是一所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学校,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学校又是中陶会小教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学校。烈士的“奉献精神”与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布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基于这两种文化底蕴,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我们设计了“桂芝为本,行知立身,构建‘生命至上、生活丰富、生态协调’的学校文化”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行知思想,创桂芝精神”,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学校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变成了在市县有一定知名度的实验学校,办学质量稳定,学校文化浓郁。
     校长专业化是当今时代赋予的必然要求,校长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提升专业化素养,富于思想,充满智慧,洋溢活力,才能塑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创设鲜明的学校特色,从而使全体师生在校园这一令人神往的精神家园中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