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下我的课堂观 公开课,我们说了什么? 生本理念下的好课评价观 静方能“浸” 把课堂还给学生
热点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8期 总第4717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8期  下一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作者:卜正华 发布日期:2013-11-26 14:32:55

       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笔者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收获,一起成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我认为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如教学苏教版四上《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大家喜欢做游戏吗?”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接着我出示了三种游戏:抛硬币、摸球、摸牌。先玩什么游戏呢?学生们意见不一。我顺水推舟地说:“既然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就用‘转盘’来决定做什么游戏吧。”然后请一名学生转转盘,确定游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一开始我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真正的决定权交给了学生,为后面学习“游戏的公平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课堂更生动更具有创造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上《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在巩固应用阶段,我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一名同学,老师准备了一个奖品送给他。”学生们自主推选出今天课上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一名学生。接着我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球,问那名学生:“你想要什么颜色的球?”我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放入口袋里让他摸。我问学生:“如果从这个口袋里摸球,这个游戏公平吗?他一定能摸到他想要的球吗?”通过利用课堂资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把发展留给学生
       人类有所有发现、发明、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而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只要多了一些引导、点拨,学生才会拥有更宽阔的创造空间。
       如教学苏教版二上《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想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在有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时。我并没有“满足”,而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两种方法,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时有学生说4×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还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因此可以列5×3=15。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这种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真棒!”看,这就是孩子个性的展示。
       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落实到实处,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才能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可见,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不仅要从自身着手,多学习多用心,融会贯通,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还需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的意识,启迪思想,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