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来了“取经团”,能让中国教育扬眉吐气? 老师,让学生幸福成长吧! 在反思中前行 “放羊”与“填鸭” 教育,要为学生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无题
教育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5期 总第4792期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老师,让学生幸福成长吧!
来源:如皋市丁堰小学 作者:洪爱平 发布日期:2014-04-08 09:05:41

  近日,看到网络宣传,英国教育部门高调宣布,他们要从中国引进数学老师赴英“支教”。这引发了国内不小的震动,一种占据舆论一角的声音是,一向被骂得灰头土脸的的中国基础教育,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作为中国人,我们真可以扬眉吐气、沾沾自喜了吗?
  这些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一批批学生在历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夺得金牌,它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数学领域的成功。可建国以后除了那些“外籍华人”和莫言,又有几位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难道这些还不能让我们清醒、认真地反思吗?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和家长最看重的还是分数。家长没有错,学校也没有错。学生考不到高分,不能就读名校;学生考不到高分,会影响学校美誉度,导致生源流失。教师、学校只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在各界满意的鲜亮光环背后,教师们心中有隐隐的痛。
  孩子们还有快乐的童年吗?课余,几位孩子上小学的同事凑在一起闲聊,“我们当初上小学时,每天早早放学,放学后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打猪草,也不见得成绩多差。”“我儿子每天放学后几个学科的作业得要3小时才能做完,星期六学钢琴,星期天要学国标舞,哪还有时间玩?”
  知识皆能学有所用吗?在中国,初中生就能解较复杂的方程,求三角函数,有些难度甚至达到国外高中甚至大学数学的水准,这也是让一些人窃喜的。可是,当我们的老师都一个标准地要求所有学生时,怎能不让那些学困生有走投无路之感?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专家学者。
  我们需要通才吗?在中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当一个学生某个学科落下较大差距时,老师会找他谈话,帮他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这些举措没有错,深得家长称赞,我也一直这样做。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给了我一记重拳。邻居有个上高三的孩子,数学成绩在重点高中全校第一,但是因为英语成绩不佳,导致总分排名降至全校三百多名。孩子压力很大,回到家后猛抽自己的嘴巴,母子俩抱头痛哭。难道我们中国的教育就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发挥他数学上的特长,挖掘其潜能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是在实施课改的时候,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多给他们挖掘潜能的机会,多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呼吸,幸福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