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激励还是伤害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童年需要呵护 心中的“绿领巾”能变回“红色”吗? 从“绿领巾”事件解析媒体的责任
教育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1期 总第4340期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1期  下一期
心中的“绿领巾”能变回“红色”吗?
来源:昆山市锦溪中心小学校 作者:薛镇芬 发布日期:2011-11-15 11:51:22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戴上红领巾一直是我们孩提时的向往和骄傲。近日,西安一所学校为了激励孩子上进,把红领巾变成了“绿”色,遭到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现在这一做法终于被叫停。但人们心中的“绿领巾”真能变回“红色”吗?
     首先,在学校看来,绿领巾是一种励志教育探索,让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意在激励其上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红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差学生,也并非歧视,原以为给那些所谓顽皮的孩子戴上绿领巾就能给孩子一个激将法,会让孩子们学好、学乖。殊不知,那只是一种单方面缺少“以生为本”的想法,即便真的有一些学生被转化过来,那也是以牺牲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试问难道没有比这更好的教育方式吗?更何况还有一部分孩子会产生厌学恐慌、自暴自弃的心理,试问这种无形的损伤何以补偿?学校摘掉了“绿领巾”,又要想出哪种办法来激励孩子呢?
     其次,透视“绿领巾”这一事件,从中可见功利教育的种种弊端,教育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有教无类”的思想传承千年,也成为每个师范生在学校里都会学到的专业理论。只是,我们很难做到孔子那般神圣,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教师的考核与绩效挂钩,我们不得不为升学率换来荣誉,不得不以绩效成绩换来生活成本。我们也扪心叩问:谁在挤压我们的孩子?是谁让我们老师变得如此功利?是谁让我们的社会浮躁不堪?是谁非要孩子们戴上“绿领巾”呢?答案只有一个,是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无独有偶,最近不断爆出中小学校涉嫌公开歧视部分学生的行为,如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江苏省无锡市一些中小学教师要求家长带成绩不好的学生到医院做“智商测试”。由此可见,对已经深嵌入教育评价制度之中的“绿领巾”意识,既不应掩饰,不能以为摘下了“绿领巾”就万事大吉。
     “绿领巾”折射出的是义务教育的一大死结。“戴出”应试教育之丑的“绿领巾”已经变回了“红色”,然而我们心中的“绿色”何时能变回呢?这关键应着力消除导致其产生的制度土壤,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让教育远离功利主义,才能使教育回归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