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长坐在孩子身边,守着他做完家庭作业,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很多家长都认为,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来辅导他们的学习,甚至帮助他们做完家庭作业,是父母亲尽职尽责的表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留给孩子的,家长参与或者替代完成,就失去了家庭作业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要让孩子在作业中锻炼自己,不需要让家长把孩子培养得太完美。专家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解决困难,可以锻炼学习的能力,将来才能坦然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对孩子说:“如果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没法完成的话,你就要认真思考你的学习方法问题,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要认真地找任课老师去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当家长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去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时,孩子会收获得更多。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和个人学习能力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话又说回来,目前,学校老师布置的相当一部分家庭作业与孩子单纯的文化学习不同。现在,课外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家庭作业日益增多,手抄报、小课题研究等作业也层出不穷。孩子们不再只是学习知识的机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家庭作业大多是布置在周末、寒暑假,有些要求凭着孩子的一己之力的确无法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为家长,我认为倒是应该从孩子能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地为他创造一些条件,辅助他完成这类作业。比如,参观考察纪念馆等地,可以根据老师布置作业的要求,陪同参观。出发前适当提出家长自己的建议,回家后写感想和体会时做一些相关的提醒。又比如做手工作业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上街买材料,一起合作完成。
不过,完成这类家庭作业时,家长切忌包办代替,可以在难点上给予孩子点拨,但在重要部分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亲自去完成。这样孩子才有成功的体验,而不会因为大人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成了家庭作业的“看客”。否则这个作业做得再成功,也只是家长自己的成功,也就失去了锻炼孩子和培养孩子能力的根本作用。
家庭作业是孩子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的内容,如果是单纯的语数外等学科作业,希望家长让孩子独自完成,让他懂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了忙。而特殊的家庭作业,家长要本着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宗旨,当好家庭作业的配角,在关键处点拨孩子,在困难处协助孩子,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