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教师角色定位背后的思考 看我七十二变 转变角色,邂逅幸福 教育学生,不妨也来点“黄金分割” 重塑教师的“导师形象”
热点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5期 总第4694期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5期  下一期
重塑教师的“导师形象”
来源: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中学 作者:李海林 发布日期:2013-10-15 15:57:41

     当今的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完善,教育过程急功近利而得不偿失,归纳起来:教育目标演变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缩水为教材目标,教材目标变身成考试目标。在部分教师眼里根本就没有课程、课堂和育人目标,眼里只有成绩和排名。我们一定要重塑教师人生导师形象,让教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教师可以追求这种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记得王丽曾经在《北京文学》上发表过《语文教育忧思》一文,此文引发了整个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反思。后来洪禹平的《误尽苍生是语文》和廖增湖的《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等一系列文章给这股潮流推波助澜。时至今日,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需要不断地变革,要从教师、学生和课程三种基本要素出发,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不断创设一种润泽的教学图景。
     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借班上课”“重复上课”,其实没有任何教育价值。这种虚伪的表演遮蔽了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感受到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学不是教师展示其娴熟的授课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也不是卖弄自己过人才华的大舞台,而是每个学生实现其正常的人生发展的一种心路历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多元化、全方位评价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我们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把“学习权”交给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重视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效如何,还得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收获多少,教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地学习和磨合,绝非一朝一夕。
     教师应该保持一种诗意的教学,教师美美地教,学生美美地学,教学中追求“自我”与“自我”的相遇。只有师生都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气场,才能重塑教师新形象。教师不是园丁,也不是蜡烛,更不是春蚕,而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导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