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大、小学科之分,可现实中为什么会有区别呢?
我是身处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农村小学科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每位教师除了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外,还要兼带美术、思品与社会、音乐等学科。这些能在课程表上找得到的学科,往往被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代劳”了。教师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为了家长的需要,为了领导的需要,说得更远点是为了将来高考的需要,学生只有把语、数、英分数考好了,将来才会有出息。
我除了任教数学外,还兼带科学,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是把每节科学课都等同于数学课来上的。在我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如教学有关蒸汽实验课时,我用酒精灯烧开满满一杯水,当水沸腾冒出股股蒸汽时,会把盖子一下一下地顶起来。一个学生突然想起他看过的瓦特发明蒸汽火车的故事,于是他喜不自胜地发出惊叹,其他学生听了,一个个心痒难耐地围着他,让他讲出这个故事。这位学生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出来,有的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找到灵感,向我提出要求,想重新做这个实验。他说瓦特用蒸汽能推动火车,他想知道这杯水的蒸汽能顶起多重的东西。于是我们共同协作,用弹簧称和砝码测出了这杯水蒸汽的力。可见学生的求知欲是多么强烈呀!
现实中,上级每年的“高效课堂”优质课评比都是语文、数学、英语,却没有科学、思品、美术、音乐等课程,这对我这个“英雄”来说是没有丝毫的用“武”之地。没办法,我只好把自己的所做所想付诸笔端投稿出去,但几乎很少会被杂志采用,因为即使你的文章再有“卖点”“看点”,版面却早被语、数、英排满了。
小学科的命运是如此“多舛”,其实换一种心态去对待,学生的素质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反过来看我班级的学生,由于我促使他们对科学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课间课后,学生创造出很多小发明、小创造、小乐趣。有的学生用塑料瓶装上土,埋进种子,然后进行分门别类地观察,写观察日记。由于师生对科学的热爱,也促进了学生数学的学习。从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先确定一个研究项目,然后围绕这个项目,进行观察、咨询、查询资料、记录整理、分析思考等。
现在小学科的前景并不被看好,很多小学科教师也愁容满面。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把小学科看“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真人”。正如陶行知所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小学科也可以有大舞台。对于小学科教师而言,不要总是埋怨环境,自甘平庸。而要认清形势,积极探究,执着追求。因为在这个舞台上,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只有经过努力争取,才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