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题研究中收获幸福 课题研究,我有话说 课题研究,我有话说 对“伪课题研究”的思辨 课题,想说爱你不容易 课题研究的遭遇 寻求课题研究的根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寻求课题研究的根
来源: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作者:叶兵 发布日期:2013-10-29 16:12:19

     课题研究是促进师生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强有力的手段。同时,课题研究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及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此,当前一些学校、老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仍处于功利地位,研究的过程出现了敷衍、虚假等现象,让课题研究走进了误区。作为农村一线教师,怎样寻求课题研究的根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教师自身教学实践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问题;学校教育、管理模式问题等。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应该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己任。因此,我们的工作及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应该回归到学生层面上来,将学生成长作为我们研究的根。
     为了促使课题研究走向真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肥沃土壤。针对课题要求,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强化主题研究实验;注重自身教学反思的积累,坚持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的理念,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克服“写课题”“抄课题”的现象,不断改变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
     实效、高效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应针对教师实际,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一校一题”式,或“区域共题”式,多元同构,发挥团队精神与集体智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人与梦想之间的距离,需要靠脚步丈量。只要你准备好出发,什么时候都不会晚。愿我们的一线教师都将学生作为课题研究的根,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以真实的课题研究来享受成长的幸福!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课题研究正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往往能让学校、教师突破原有的教育教学思路,找到新的生长点。但是,当前课题研究的一些误区,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一线教师们,需要结合教育教学和自身实际,理性选择课题,深入研究课题,让课题研究真正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